高中时喜欢上天文,厮磨硬缠买了个望远镜,但是只有镜头和镜筒,没有镜架,需要自己做一个。
地平式,赤道式
镜架分为地平式,赤道式两种。
地平式结构简单牢固,就是一个水平转动的轴,加上一个垂直转动的轴。为什么不做这个呢?
因为地球自转是倾斜的,所以太阳和星星并非东升西落,而是东升,去南方,然后落到西方。这就产生一个问题:为了跟踪移动的星星,就要同时转动水平轴和垂直轴,操作很麻烦。
不能不“跟踪”吗?不能。地球自转的速度很慢,本来是几乎看不出来的,但是望远镜的放大率往往达到100倍,也就是可以理解为星星只需要24小时/100也就是大约15分钟,就要围绕地球转一圈,这个速度很快,刚对准星星,只要1分钟,星星就会离开视野。
赤道式相对复杂,就是有一个轴是倾斜的(指向北极星,因此与地轴平行),这样只需要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地旋转另外一个轴,就能跟踪星星。这是专业天文望远镜几乎通行的支撑方式。
坑爹的照片
那时候大约是89~90年,没有互联网,所能找到的资料,只是一张《天文爱好者》的封底照片,大致如下:
如果搜索 赤道式 支架,99%会搜到这个姿态的照片(学名叫德国式赤道仪)。但这个姿态,确切说是“观察北极星”的姿态,在观测中从来不会出现(星星普遍在南天),只是因为便于展示整体结构,才采用的姿态。
所以当时百思不得其解,无法开工制造。
于是一怒之下,自己设计了一种结构,反正是两个轴嘛,花了两个月造好了,偶然一次存放的时候扭到这个姿态,才恍然大悟。
在网上的众多照片中,只有这个专业天文望远镜在以正常的姿态摆放,,其他的都是那个没用的姿态。
下面倾斜而粗短的轴就是极轴(又叫赤经轴),它与地球的旋转方向相反,因而视野中的星星不会移动。
排孔法
整个架子是用木材+各种螺栓制造的,中间还破坏了母亲上学时所用的课桌(只有茶几那么大,难以想象)。
中间有个木板零件,形状是汉字的“凹”字,把我难住了。
各个加工面都不难,因为有一个木工锯,但是中间那个小横,锯进不去,怎么办呢?
后来想到一种办法:先把其他面都用锯锯好,然后用一个手摇钻打一排孔,一脚下去,就成了。
正做到一半的时候,有个正在学习钳工的初中同学来访,他惊呼:你正在用“”!这土方法居然有学名的。
搁物盘
图中三条腿中间有个小盘子,用三根连接杆连接在三条腿上,图例说这是“搁物盘”,就是放镜头什么的杂物用的。
当时想这个就免了吧……没想到……
玩摄影的人可能知道,如果没有那三个连杆,镜架的每条腿都会自由移动,随时会摔倒。大约用了一个月,就被一个鲁莽的访客碰倒在地上了,中间一个关键零件损毁,又一个大爆炸产物寿终正寝。
GEEK产物的制作过程,总是长于使用过程。
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:《》